: 第 34 章 章節

直說一直說,這個孩子總會跟他說話的,總會跟他交流的,只是這次他總算是棋逢對手。

這個孩子一直靜靜地聽着,看着天,也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有沒有在意。張海客離開的時候心想,他該不會是一個生病的孩子?不正常的孩子?又或者不會說話,根本聽不懂自己在說什麽?

這次見面之後,一直過了十年,他們才有了第二次見面。當時張海客已經有十五歲了,張家的孩子從小就必須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對彈跳和身手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而十五歲是他們非常重要的一個關卡,因為那之後張家的孩子便可以自己去尋找古墓,去建立自己的名聲,張家人把這個行為叫做放野。

然而,張海客卻在一群準備放野的孩子中,看到了比自己矮一個頭的張起靈,他不由得非常驚訝。

放野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很多張家的孩子在放野的過程中都死于非命,但也得益于張家本身非常嚴格的訓練,所以這些事情在幾代之後,慢慢開始好轉。

很多孩子很小就知道放野有多危險,所以都刻苦訓練。而且張家也有一些孩子為了避免這種危險,很早就會放棄這種訓練。他們一方面不會在家族中争取任何地位,另一方面也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放野往往是不計後果的,張家人的一個基本思維是,只需要這件事情能夠完成,就不需要計較任何手段,所以很多孩子結伴同行共同去盜一個古墓。這樣的話人多力量大,大家可以分工合作。張海客發現,張起靈似乎沒有這樣的打算,在大家一起準備收拾行李、幹糧和路費時,他已經默默的一個人上路了。

張海客是一個交際非常廣闊的人,他當時就和幾個朋友商量到底去哪一帶盜取古墓合适。他的一個朋友不知道從哪裏拿到了一個山西古墓的布局圖,據說是一個油鬥,只要他們到了那邊,就可以非常輕松地拿到古董。

這在張家家族裏面也是允許的,因為消息的來源跟你對情報的處理和掌握,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張海客如果跟着他們的話,這個考驗基本上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也不會出現後面那些事,但張海客看張起靈一個十三歲小孩子獨自上路,不由自主的就有點擔心。

一方面,張海客是非常讨厭家族體制的人,他對本家的厭惡也源于這個,他很不喜歡本家所定的條條框框發揮的作用,他覺得一個十三歲的孩子這樣一個人獨自上路,對他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他從本家其他孩子的嘴裏聽到,張起靈的父親已經在他七八歲的時候去世了,他是由叔叔、伯伯照顧長大的,雖然不會被虐待,但本身也不會有太多的關愛和幸福,但張起靈還是一樣的沉默寡言。張海客覺得這可能是本家裏有人根本不希望他繼續活下去。

那時的張海客對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他不僅手指已經練到了比普通人多三分之一的長度,力量跟速度也達到了相當的程度,所以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盜墓賊了。

而那時候的張起靈,還是特別瘦小的一個孩子,他手指的力量和長度并沒有特別突出,走路時弱不禁風的樣子,讓張海客覺得他這一去肯定兇多吉少。所以張海客選擇和他那幫朋友分道揚镳,選擇去保護這個張家本家的小男孩,這也許是他人生中做的最成功的一個決定。

延伸閱讀

1 忍者

即受過專業化特殊忍術訓練的殺手、間諜,此名詞可以追溯到日本江戶時代,最早從屬于官方情報作戰單位,執行着秘密任務。當“忍術”這種特殊修道術從中國文化交流到日本以後,就逐漸演變成日本獨樹一幟的修道派流,是為“忍術修煉者”。忍者有四項基本戒律,好比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分別是不濫用忍術、舍棄自尊、守口如瓶、保密身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禁忌,就是絕對不能發胖,否則就不能懸挂在隐秘的天花板上啊樹上啊渠上啊什麽的。其實,真正的忍術源于中國,思想根源來自于姜太公的《六韬》,後來孫子、張良、韓信他們進行了理論完善,之後傳到日本發展成了日本特色。

2.門巴人

現有人數大約五萬人,在中國的大約八千不到,主要聚居門隅地區,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竹藤器和制作木碗,也會狩獵和采集。門巴人每天都要喝酥油茶,夏天喝自制酸奶,好飲青稞酒,日常飯菜裏則離不開他們特制的豆醬。最重要的是,門巴人裏轉世過一個活佛,也就是達賴六世——倉央嘉措,他寫的情歌就脫胎于門巴族民歌,這些情歌被稱作“加魯”,曲調清新動人,感情含蓄、細膩。

3.傷口上撒火藥

大無畏的一種止血方法,但必須高溫燒灼,雖能消毒止血,但請不要輕易使用,否則真如文中所說,絕對比傷口上撒鹽刺激一百倍,并且極其容易引發感染。一般情況下,較常采用壓迫止血法、動脈加壓止血法或是止血帶止血。據說将土黴素研成末兒敷在傷口上,不包紮的情況下兩天到三天傷口就能愈合。

4.六角鈴铛

六角鈴铛能夠致幻,在《盜墓筆記》體系裏有着重要的意義。比如第一部屍蹩的尾巴上、珊瑚樹的枝丫上,第二部老癢的耳朵上,第三部“口中猴”的脖子上,第八部張家古樓洞口的絲線上。這些鈴铛根據吳邪爺爺的朋友齊老爺子說,極有可能來自于古厍國,也就是這個神秘的國家裏有那棵巨大無比的青桐樹,也就是古厍國的蛇神樹、願望樹。如今在《藏海花》裏再度出現,并且從“進到雪山裏,對于這種鈴铛的免疫力很重要”,可以推測出雪山之中必然布滿了六角鈴铛,不妨就此做一些大膽假設。

前情提要:

胖子的被爆頭原來有驚無險,在經歷了集體失蹤事件後,事情變得越發蹊跷。他們回到大喇龘嘛的房間裏,對所有情況進行了分析,認為他們似乎成為了鬥獸場裏角鬥士的角色。很快,與他們交手的喇龘嘛告訴他即将發生很嚴重的狀況,并安排他們進行了一系列防護措施。吳邪和胖子照辦後,卻郁悶地發現被喇龘嘛算計了。憑借吳邪的“寶血”,他們度過了惡蟲的危機,咬牙下了山。清醒過後,才知道一切竟然是張海杏借由六角銅鈴制造的幻象。為了說服吳邪與他們進到雪山之中,張海客以悶油瓶的過去為誘餌,開始了回溯。

1.漏網之魚

他們最開始的過程特別枯燥,先是從長白山出發,到了山東,然後從山東坐船,一直到了上海。張海客的思路是,洛陽這些地方是老派的古墓重地,估計盜墓賊特別多,雖然跟這些老江湖打鬥時未必會處于下風,但對方畢竟心狠手辣、殺人如麻,而且現在是火器橫行的時代,張家小孩很有可能面對這些老江湖沒有什麽勝算。對于他們來說,進入這樣的區域需要冒的風險太大,他們只有兩個人,一個還只有十三歲;盤纏和幹糧都不多,還不如平時省吃儉用,到江浙一帶尋找一些埋藏比較淺的小鬥,看看能不能有好運氣。

他們在江浙一帶比如上海徘徊了很長時間,也倒了幾個鬥,卻發現這些鬥都貧瘠得讓人無語,東西基本拿不出手。他們從上海轉到杭州再轉到江蘇一帶,在徐州附近他們發現了幾個比較大的鬥,進去之後卻發現裏面已經被盜掘一空,什麽都沒剩下,只有一些破瓦片,完全不能當做信物。

此時,他們已經游歷了大半個中國,錢也花得差不多了,平時已經要靠小偷小摸偷菜園裏的東西過日子了。兩人這段時間狼狽不堪,張海客覺得如果再這樣耗下去的話,他們在年底之前必然不能完成放野的考驗。

于是他們一商議,決定繼續往西走,還是得跑到那些老派的古墓重地、老的文化大省去,也許能找到一些漏網之魚。

但他們的計劃還是沒有實現。在往西走的過程中,他們特別巧地碰到了另外一批放野的張家人,也都是十五歲左右的小孩,一共三個人。這批也跟他們一樣繞了大半個中國一無所獲,雖然陝西那邊古墓衆多,但盜掘非常猖獗,很多古墓裏已經沒有值錢的東西了,甚至有些古墓被先後盜掘了幾百次,人多得像馬蜂窩一樣,這種情況下能找的古墓基本上不會有好東西,都會是白忙一場。

而他們又很難在那麽多的古墓中尋找沒有被盜掘的,因為這事太需要運氣了,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