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0 章

她問過之後又和顏悅色地啓發了蘭婧好幾句,但不知是不是何氏方才那句話的關系,不論她怎麽說,蘭婧都只悶着頭說「我聽父王母妃的」。

有那麽一剎,玉引誠懇希望自己不是個大家閨秀而是個市井潑婦。

——她想揍何氏。

在玉引郁結于心地想打人的時候,孟君淮忽地站了起來。

他一語不發地走到蘭婧跟前,蘭婧往後一縮,接着就也要站起來。

可他站得離蘭婧的椅子太近了,這距離蘭婧要起身便會踩到他的腳,她便一時又僵住,惴惴不安地看着父親。

玉引也不知道孟君淮要幹什麽,在何氏緊張地看向她時,她只能裝沒感覺。

孟君淮在蘭婧跟前蹲下身:「蘭婧。」

「……父王。」蘭婧小臉兒都白了,孟君淮睇着她說:「這事父王母妃不替你拿主意,你自己說你喜歡誰。」

「……」蘭婧一下子顯出為難,臉上的忐忑也變得更明顯。她好像摸不準父親這麽說意味着什麽——只是言語中的意思?還是不想管她了?

玉引當然是清楚孟君淮的意思的,聽他說到了這兒,适時地朝蘭婧招手道:「蘭婧來。」

蘭婧緊張地望着孟君淮的目光根本沒敢挪,孟君淮看看玉引,站起身往後一退,示意她過去。

蘭婧低着頭蹭到玉引跟前,喃喃道了聲:「母妃。」

「來。」玉引執住她的手将她又拉近了些,溫聲道,「你看,你大姐姐跟謝公子的婚事,就是她自己做主的;你夕珍表姐跟尤公子的事情也一樣。現下輪到你,父王母妃也想知道你的看法,你別怕,有什麽說什麽就好,這是一輩子的事,別委屈了自己。」

「可是我……」蘭婧面上不安如舊,玉引注意到她偷偷掃了眼何氏。

她在何氏開口之前帶着幾分警告之意看了過去,口中的話繼續對蘭婧說着:「何側妃是你的生母,必然也是不想你嫁得不好的。你放心,在父王母妃眼裏,你跟和婧明婧都一樣,都是自家的孩子,誰也不能受委屈。」

何氏到了口邊的話硬是被她噎住,但蘭婧還是低頭避着這個問題,玉引牽着孟君淮的視線睇了睇她,孟君淮幾步走過來,從身後将蘭婧一抱。

「啊!」蘭婧當真驚得叫出來,孟君淮抱着她坐下的時候只覺得她渾身都在發抖,心裏暗一嘆,跟她說:「蘭婧你放心跟父王說,那幾位公子你中意哪一個?」

他說着打量了一下蘭婧的神色,又添了一句:「你要是都不喜歡,也不要緊,你告訴父王,父王再給你選別人。」

「妾身看那池家公子挺好的……」何氏還是沒忍住開了口,眼都不敢擡地維持着笑容,「妾身看他方才一直照顧着蘭婧,論家室……和妾身家裏也算對得上。」

「給蘭婧挑夫婿,那跟與何家對不對的上一點關系也沒有!」玉引剛一嗆她,旁邊坐在孟君淮膝頭的蘭婧忽然喊出來:「我不喜歡他!」

驀然被兩個人都是嗆話的何氏再度噎聲,蘭婧咬了咬牙,從孟君淮膝上蹭下來,看看他又看看玉引:「父王母妃,剛才那幾位公子,我……我都不喜歡!」

蘭婧的話裏,帶着些許壓抑已久後忽然得以爆發的暢快。

但說完這話,她就怕極了。她從來沒自己拿過主意,也沒頂撞過長輩。今日的每一個人,聽說都是嫡母妃為她選的,她這樣一句話全都否掉,嫡母妃會不會高興?父王會不會不高興?她都不知道。

雖然方才是父王勸着她說的……可是,父王是真的想讓她自己做主嗎?

蘭婧說完後一顆心就緊懸着,空氣中也靜了一會兒,少頃,孟君淮擡手一敲她額頭:「我們蘭婧眼光高。那咱們就再看看,京裏年輕公子不少,不急這一時。」

玉引點點頭,餘光睃見蘭婧重重地舒了一口氣。

于是當晚,原本打算把蘭婧留在自己房裏的玉引放蘭婧回去了,自己歪在孟君淮懷裏憂心忡忡:「蘭婧這樣……怎麽辦好呢?堂堂一個皇上親封的翁主,不說跟和婧比吧……比和婧身邊的凝脂膽子還小,我真怕她一輩子都這樣,這得活活把自己悶出病啊?」

孟君淮則攬着她,信手揉着她的頭發:「慢慢來吧,我們都加把勁兒,日後我也會多陪陪她,日子還長。」

——當時聊得挺好,結果翌日一早,夫妻兩個都是在哭聲中被吵醒的。

孟君淮皺着眉頭問怎麽回事,趙成瑞進來禀話說是何側妃在院外哭。哭的原因呢?是芮嬷嬷一早帶着人去了她的住處,知會她日後不能住在別苑住在王府了,今兒就得搬出去。

聽了這事,孟君淮有點茫然地看向玉引,玉引一拍額頭:「我忘了跟你說了!」

讓何氏在蘭婧生辰之後就搬出去的事,是她自己做的決定。可何氏到底也是正經冊封的側妃,她本來是想着回頭跟孟君淮打個商量的。

但是吧,那天話剛交代下去,阿祚就回來了——她大半年沒見阿祚啊,一高興還真把何氏給忘幹淨了。

玉引不好意思地一吐舌頭:「那個……你要是覺得不合适就算了,我去跟她說。」

他一臉無奈地睃了她一會兒,扭頭跟趙成瑞說:「讓她別哭了,聽王妃的。一會兒将這事進宮跟太妃回一句,就說是我的意思。」

趙成瑞領了命就退了出去,孟君淮平躺回去想睡個回籠覺,玉引推推她:「這事也要讓皇上知道?」

側妃确實是正經冊封的,但是一般來說,除非他們想廢了側妃,不然該算家事的都還算家事,沒必要回給宮裏。

而且玉引發現,近幾個月府裏都和宮中十分熱絡。一邊是他大事小情都要禀一句宮裏——甚至連給她在清苑弄了條新的花船都寫了個折子遞進宮,折子裏大致說了一下用料幾何花費幾多,然後誇了一下這船不錯。

另一邊,是皇上好像也突然很熱衷于給他們賞這賞那——關于添船的那封折子遞進去,皇上居然當天就回了。賜了一堆船上能用的東西,從桌椅家具到魚食魚餌。另外還有件狐皮襯裏的披風以坤寧宮的名義賜了下來,說是皇後娘娘怕她在船上觀景時受涼凍着……

如此這般,雖然有些話說出來就是大不敬,但玉引當真在腦子裏過了一遍「皇上近來是不是哪裏不對頭」這話。

當下她終于忍不住問了孟君淮,孟君淮沉默了一會兒嘆氣:「另立儲君的事必須繼續,皇兄不能将風頭壓下去,但是現下京裏那樣……他也難免窩火。」

京裏怎麽了?

玉引再細問,才知道在他們避居別苑的這幾個月裏,京裏是一番怎樣的風景。

簡單來說,以二四五三位郡王為首的三方勢力已經争瘋了。原本行三的浦郡王也被認為自成一派,好在後來浦郡王進宮謝罪,羅列證據表明那是他那個倒黴十弟借他的名義幹的,跟他真沒關系,鬥争中才少了一派。

這正常嗎?太正常了。眼下擺在各位王爺面前的是一人之上的位子,勝者得天下,為此拼了命實在在情理之中。

但是令人寒心也是真的。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