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4 章

等移栽的兩株桃樹盡數存活、适應良好的時候,村裏築圍牆的事也終于被提上日程。

因為每日都有來村裏投奔的,往日空曠的村子也顯得擁擠不少。

即使各家日子都不好過,但農村人比較淳樸,親朋好友千裏尋來,想拒絕又抹不開面子,或許裏面還夾雜着說不清道不明的優越感。

只能打落牙齒的往肚裏扔,自家節衣縮食地養活一大幫,原本關系并不怎麽親厚的閑雜人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寧靜的村莊變得如菜市場般熱鬧,吵吵嚷嚷的事兒是時有發生。

來人得安置,家裏地方大的擠擠算了,但本來住宅就如鴿子籠般的,只好另外想辄,比如在村裏閑置土地上搭棚子。

幾個村幹部一商量,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得拿出個标準出來啊。

誰想占就占,以後還不得亂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得,誰要找地蓋房子,每年必須付占用費,按每平米十斤糧算,收來的租子就暫時封存,留着救急。

瞅瞅,就算搭個十平米的簡易房,每年還得付上百十斤的糧食呢。

村民們每天見着糧食如流水般的嘩嘩淌出去,愁得頭發是青了又白,白了又青。

每每見到愁眉苦臉,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叔伯,柳毅都替他們覺得難受,這都算什麽事啊?

要是之前關系親厚的,覺得不落忍,收留回來倒還說得過去。

但本來一般般,幾年都聯系不了一次的,也當成責任肩負起來,不是自找苦吃、自作自受嘛。

總有一天,會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的。

看看這幫家夥,都什麽人?

除了少數挺自覺的、有些禮義廉恥的,不好意思吃白飯,平時幫着幹些雜活;大部分的,都是兩手一背當大爺,寧可串門扯閑話,也不願意幫着搭把手的。

反正沒飯吃了,直接問親戚家讨就是,餓不着的。

估計這幫人就是抓住了村民的心理,能混一天就混一天。

我住都住進來了,你們還能咋的?

想趕他們出去,門都沒有。

都說請神容易送神難,也不曉得那些叔伯,算不算引狼入室?

瞧這形勢,以後村裏的宅基地說不定會越來越緊張,柳毅想着自己要不要下手,盡早地占快地皮,以備不時之需。

村長發話了,只要住在村裏,十歲至六十歲之間的,有一個算一個,不分男女,全都要上工。

想逃避責任的,行,請先從柳樹村搬出去。

不少當慣大爺的,敢怒不敢言,村長的話代表了絕大多數村民的意志,跟他對着幹,等于和全村對上了,再怎麽嚣張也還殘留理智、分得輕重的。

半夜,村長将原住民集中起來,開了個小會,大體的中心思想就是希望他們能硬下心腸,不要再接納新人了。

“什麽貓啊、狗的都往家領,不僅害了自個,還會害了全村。”村長嚴厲地說道。

随即又緩和語氣,打一棒給個甜棗嘛:“也不是說見死不救,像處得好的或者原本信用不錯,你願意接納進來,也無可厚非。”

柳毅在心中補充:度要把握好啊,同志們,量力而行。

圍牆要圈進前柳樹村和後柳樹村,就算建個三米,也是個不小的工程,怪不得要全村總動員呢。

築牆所需的磚頭,鎮上的磚瓦廠就有,費些功夫搬回來就是。

這些重工業廠,早就人去樓空,想怎麽搬就怎麽搬。如今除了吃的寶貴,其餘雜七雜八就是送人,都不稀得要的。

有那個地方放,還沒那個勁兒拉回去呢。

為了保證安全,運磚都是四人一組,中途還可以輪流替換,省得脫力。

年紀過小或過大的,就做些搬磚的工作,青壯年就是來回遠送磚頭。

在農村,六十歲,只要沒病沒災,個個都還兇得很。

每到農忙時節,經常能看到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風風火火地挑着糞桶呢,勁頭不比年輕人差多少。

柳毅家實在是人丁單薄,只需出他一個勞動力就可以了,不像不少人家,自家就能湊出兩三組來。

跟他搭夥的是六叔,他家三口湊上柳毅正正好四人。

“哎,柳子,要是你和六叔家不是親戚,我都想把小韻嫁給你了。”

柳樹村的祖上都是同一個祖宗,即使多少代下來,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柳明莊和柳毅家關系還蠻近的,是同一位曾爺爺傳下來的,還沒出五服呢。

聽到對方這話,吓得柳毅渾身冒冷汗:“六叔,別開玩笑了,小韻才多大?”

“不小了,趁着年輕趕緊說個好人家,要不然出衆點的全被搶光了。”

這才多少日子,他看上去好似老了十幾歲,看來日子也挺艱難哦:“替小韻想着點,打聽打聽,也不要求高,能有口飽飯吃就行。”

“曉得了,六叔,我會留意的。”

從前沒少得六叔的幫助,柳毅早想着報答,如今機會在眼前,也不偷懶,拼命幹活,盡量讓六嬸和小韻能多歇息。

這一舉動,又讓柳明莊可惜得牙都癢癢。

多好的小夥子啊,可惜了,光可看不能下手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xbanxia.com )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