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不得已禍國之亂
江湖上忽然有了很多關于宮闱的傳聞。花樣百出,上到皇帝大人,小到宮娥太監,皇宮裏的人都被八卦了個遍。曾經高貴神秘的皇宮內院,被剝去了遮羞的面紗,赤裸裸的暴露在了人前。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連皇帝上了幾趟廁所,晚上睡在哪位貴人的房裏。都被衆人知道的清清楚楚。更有甚者哪此開了賭局。以此牟利,大家賭的就是皇上晚上翻了誰的牌子。
官員們極力鎮壓,卻不見成效。他們只能拼命的捂着,想盡辦法不讓皇上知曉。可是直到有一天晚上,皇上正在蕭美人軟綿的身子上攻城略地,大戰龍威的時候,一柄飛刀,直射龍床。吓的皇上差點從此不舉。顫巍巍的打開了飛刀上的紙條。只見上書:“蕭美人,功夫好,承恩七日還嫌少。若非皇上腎不好,定然天天不早朝。”皇帝老兒看着那紙條,氣的胡子都翹了起來。
龍顏大怒徹查此事,卻發現那擲飛刀的,是一有名的采花賊。只因賭皇上翻牌子輸的血本無歸,仗着自己輕功不錯,來皇宮找皇上撒氣。好在他自知武功還差些,否則肯定要當着皇上的面念那首不着調的打油詩。最後雖然抓住了采花賊,卻也因此讓皇上知道了那些亂七八糟的江湖傳聞。令皇上震驚的是,所謂的傳聞竟十之八九是真的。于是龍顏大怒。皇上覺得自己像是被剝光了衣服,赤裸裸的仍在了人群中,那些低等的賤民卻在對着他指指點點指手畫腳。天子之威嚴何在。皇上要下旨,要徹查宮中,眼看就要殺人如麻,血流成河。
皇上在書房要給聖旨蓋玉玺的功夫,卻發現自己的龍案上,放了一封信。卻沒有人知道那信是怎麽來的。皇上将侍衛頭領罵了個狗血噴頭,氣呼呼的打開了那信:草民楊逸之,問皇上安。知悉皇上要整頓宮闱,杖斃宮人。他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還請皇上三思。您宮裏的趣事,都是我散播出去的,您若真想撒氣,就來找我。相信我的名字你不陌生。我爹爹,就是被您抓了的前任武林盟主葉懷遠。不過不好意思,我爹他現在和我一起在逃亡的路上。我好心提醒皇上一句,若您一時抓不住我,想要随便打殺幾個宮人立威。我會再送您一份大禮。
皇上看完了信,手就開始不停的抖,抖得如同篩糠一般。他心裏很郁悶,他想他是當皇帝當的最窩囊的一個人。竟然有人赤裸裸的如此挑釁自己。于是皇上果斷的下了旨。可是傳旨的太監還沒走出皇上的寝宮,就被叫了回去。皇上中毒了。皇上中的毒很奇特,太醫院束手無策。皇上如同狗兒一般,蹲在地上,吐着舌頭。見人就咬。皇後急了,大臣們急了。發皇榜請名醫。可是能數得上名字的都叫遍了,所有的大夫都只能搖頭說無藥可救。
于是,大臣們鬧着要冊立新君。皇後聽罷,目光閃了閃便點頭應允。于是皇上被關在了寝宮裏,專人照看。所有适齡的皇子都寵寵欲動,拉幫結派,朝堂上下明争暗鬥。
而此時的江湖上也頗不平靜,新的傳言再次出現,都說,大皇子的行宮下,有前朝的寶藏,那寶藏中有金山銀山,最最吸引人的是那寶藏中有天蠶軟甲,和一屋子的武功秘籍。于是,大皇子李雲起的家便熱鬧了。每天都會有三無成群的人結伴而來。他們在大皇子的府邸穿梭自如。
李雲起怒了,三無老人忙得焦頭爛額。李雲起看着自家花園裏,那些來來往往的黑影,甩手給了三無老人一個大嘴巴道:“都是你,要是袁琪袁先生在的話,我怎麽會如此狼狽。”三無老人被打得嘴角見血,卻不敢吭聲,只是垂着頭,站在一邊。他看着地面的眼睛閃過怨毒的神色。不過他很快的又擡起頭看着李雲起道:“王爺,其實此事好辦。”李雲起惱怒看了一眼三無老人道:“別賣關子,有屁快放。”三無老人趕緊道:“此事定然是那楊逸之做的。只要抓到了他,便有辦法平息此事。”李雲起來來回回的走了好幾趟,口中道:“又是他,又是他。你有什麽辦法。他在暗處,母後派了那麽多人,都沒能找到他的半點影子。”三無老人看着李雲起目露兇光道:“有。”三無老人附在了李雲起的耳邊說出了他的主意。李雲起聽罷哈哈大笑,道:“楊逸之你死定了。看我不讓你好好嘗嘗我的厲害!”
李雲起貼出告示,昭告天下,說楊逸之以下犯上,十惡不赦。要将葬在青蓮山上的秦雨涵扒墳鞭屍。此話一出,在江湖上掀起了滔天巨Lang。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李雲起設下的圈套。可這圈套,卻讓人不得不去鑽。那可是親娘啊!
葉懷遠一臉怒氣的看着楊逸之,大喝道:“楊逸之你不許去。你要是去了還能活着回來嗎?這是個圈套。圈套啊!你讓我去,我去。反正我也活得夠本了。我正好去陪你娘。逸兒,爹求你了。我們楊家只有你這麽一個兒子了。你不能去啊!”楊逸之蹲下身子看着葉懷遠道:“爹,你的穴位,是我以獨特手法點的,旁人解不開。十二個時辰之後,會自動解開。爹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孩兒也知道這是個圈套。可是,只要我去了,他李雲起便再不能擾了娘親的安寧。只是孩子怕是不能在你膝下盡孝了。涵兒是個好女孩,您幫我好好照顧她。孩子不孝,在這先給您磕三個頭。爹您保重身體。”楊逸之說完,便一下跪在了地上,當當當的磕了三個響頭。楊逸之磕得很用力,聲音洪亮之極。他再擡起頭來的時候,額頭上紅腫一片。楊逸之站起身來,再不看葉懷遠一眼,再不多聽葉懷遠的一句勸。轉身出門。
楊逸之打開房門的那一刻,愣在了原地。一人站在門外攔住了他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