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都如計劃也
清晨果然有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木國烏岚将軍很是苦惱,又是雨天又是霧天,這要怎麽打?
身邊的軍師勸道:“将軍勿急,一般接近午時大霧會散去。”
果然接近午飯時分,大霧逐漸削薄,雖還有,但能看清楚七八米開外,這讓烏岚将軍喜出望外,立馬下令出擊。
木國軍隊急匆匆吃完午飯,列隊直撲義城西門。
“報,敵軍有異動。”
“很好!準備擊鼓,弓箭手準備。”
白将軍看着霧蒙蒙一片,有條不紊的下着各道命令。
一聲聲慘叫,從霧中傳來,原來是提前埋的陷阱起作用了。
而這一聲聲慘叫聲,吹響了戰争號角,白将軍立刻下令:“全員擊鼓,弓箭手射三輪箭後隐蔽。”
一時間義城鼓聲大作,烏岚将軍看着眼前霧茫茫隐約能見到城池問:“是否進入弓箭射程?”
不待身邊将領回答,就看到弓箭從霧中破開射向先頭部隊,然後伴随着慘叫聲和倒地聲。
軍師立馬勸道:“霧天不宜攻城,不如将軍就用弓箭對射,敵軍人數不多,死一個少一個。”
烏岚将軍看了看霧天無奈道:“言之有理,那就讓五萬奴隸軍上去射箭,派二萬騎兵壓陣。”
暗道老夫倒要看看城內五萬士卒能撐多久。
很快換陣成功,五萬奴隸兵舉起弓箭射向義城,箭支如同傾盆大雨飛向城牆。
“将軍小心。”
身邊巨漢黃濱手舉着一人高重盾護住白将軍,幾根箭矢碰在盾牌上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音,最後掉落到地上。
白将軍絲毫不在意,只是把視線看到一旁的稻草人,果不其然一根根箭矢插在其身,箭頭保存完好,摘下便可使用。
鼓聲不停箭雨不停,軍師邀功道:“将軍你看,我方弓箭成功壓制敵方箭矢,都不敢還擊了。”
烏岚将軍一看對面沒有箭矢回擊,十分滿意效果道:“繼續射,射死他們!”
一時辰後,奴隸兵都已經雙手失力顫抖,只得擊鼓收兵。
二邊将領都是很滿意今天收獲,烏岚将軍覺得已經壓制住敵方,而白将軍則是開心收獲十幾萬支箭。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第二天又是大霧天氣,烏岚将軍故技重施,由于奴隸兵太累,換上五萬步兵,繼續射箭。
白将軍看着身上清理幹淨的稻草人再一次插滿箭,樂得合不上嘴,打仗還沒見面就能賺幾萬兩也是第一回 聽說。
從怡花樓回來的白夏輝把明天天氣情況帶回來,“爹,李虞夢姑娘說明天是晴天。”
白将軍在屋內來回走動,問了一句:“援軍有消息沒?”
一将士半跪道:“據信鴿回報,京城還在集結人馬,估計還需二三日出發。”
聽到這,白将軍一拍桌子下決心道:“今夜子時,六千騎兵随我出城燒營帳。”
“小姐,你看什麽?天快黑了!別着涼了。”
翠花的叫聲喚醒了李虞夢(蘇文濤),她感慨道:“今夜估計有許多人睡不安穩。”
翠花疑惑眼神看着她好奇道:“小姐,你說誰睡不安穩?”
李虞夢轉身笑道:“不管他們,打打殺殺不适合女人,咱們進去吧,繼續去聽八卦。”
子時,整個世界都很顯得特別黑特別安靜,城牆上的火把照應出幾個守夜士兵身影,一切都跟平時一樣。
今晚東邊的城牆火把特別少,顯得城門處特別灰暗。
咔咔咔……
大門慢慢開出一條縫,一匹匹腳底裹着布帶着将士的駿馬從中躍出,打頭正是年過五旬的白将軍,此刻身披盔甲精神抖擻,一把偃月刀直指前方。
六千騎兵分成二路,從東門繞後,直撲木國大營,一路上只有聞馬喘聲卻無馬蹄聲,速度飛快。
越來越近,幾個迷糊的哨兵來不及反應就被幾箭射死,眼看帳篷就要在眼前,卻有一道道栅欄隔開,只得舉着點燃箭頭往裏面射。
幾千支燃燒的箭矢飛進營區,瞬間點燃帳篷,六千騎兵邊騎邊繞着營地射火箭,整個營地陷入火海,士兵沖出有救火的,有迎敵的,也有逃命的。
幾萬奴隸兵才不管那麽多趁機就四散逃竄,一下把局面整個更亂,為了方便逃跑更是把大門的障礙物給搬開。
白将軍看到有缺口打開,激動萬分天助我也,偃月刀對那入口一指大喊:“随我殺敵!”
“殺!殺!殺!”
胯下駿馬立馬沖過去,身後幾千騎兵跟着掉頭殺過去,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營地中間的大帳篷打開,烏岚将軍氣急敗壞的沖出來,立馬組織士兵迎敵。
瑟瑟發抖的軍師勸道:“将軍還是下令撤退吧,我們都被商人騙了,根本不是五萬老弱病殘,要知道從來沒有青國軍隊敢直接襲擊我們的。”
看着混亂的場景,烏岚将軍也感覺不對勁罵道:“該死的商人,那天我看城上兵卒就不少于二十萬就覺奇怪,這會敢來偷襲,說明義城兵力充足。”
咬牙切齒道:“撤!”
號角聲立刻響起,将士按計劃往後面草原撤退,丢下帳篷和物資。
白将軍見狀砍飛一敵人也下令撤退,目的已經達到了,要不然等敵人後退集結發現人數不對勁那就完蛋了。
這會六千騎兵彙聚一起從最近的西門入城,留下一片火海在身後。
城中百姓第二天才知道此事,都紛紛誇獎白将軍英勇神武,再看敵軍駐地已是廢墟一片,只有野狼啃食屍體。
烏岚将軍終于在草原上重整了部隊,帶出來的部隊只剩十五萬,主要還是奴隸兵跑走居多,這讓他十分難辦。
退麽丢面子而且主力部隊基本健在,不退嘛搞不清楚敵軍到底多少人,是否以卵擊石。
思考再三,一紙飛書加四百裏快馬加鞭把問題丢給朝廷和梁後決定吧,烏岚将軍想反正是覺得這次面子丢大了回去要被處罰,不如賴這等命令更省心。
另一邊白将軍深知敵軍不退就是賊心不死,雖然現在二軍相距五十裏,那也只需要一二日行軍,等木國再次反應過來那就不好過了,于是繼續催促朝廷的增兵,并派出大量斥候觀查敵軍動向。
戰事都如計劃也,占天時地利人和。
大軍依舊不肯退,危機重重仍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