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4 章 乘船

用罷午膳,莊氏帶着周大姑娘和顧明珠又上了前面的馬車。顧明珠掀起了布簾子往遠處望去,看到官道兩邊竟也有些甚是優美的風景,路兩邊林木蔥郁,許多不知名的野花搖曳着掩于綠樹一角,看着十分清幽別致,又另有一番鮮活的氣息。

顧明珠看了一會子,便覺得沒了興頭。扭過頭,靠在莊氏懷裏,不一會兒就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臨睡前還在想,到底是親娘的懷裏舒服,躺在那軟墊上她是再也睡不好的。

兩天後,他們抵達江州。并在這裏乘船,走水路去往江南。

江州的碼頭,早有管事提前到達并打點妥當,租好了船,備足了一應的物品,只待主人到達,便能登船出發。

看着眼前的大船,顧明珠心裏便知道這必定是這裏最好的頭等客船了。整搜船大的很,想是之前的管事也已經知悉周家的姑娘和自己主子同行了,不但顧明珠有有一間屬于自己的艙房,周大姑娘也有一間緊挨着顧明珠的艙房,甚至看着面積還要再大上一些。

吳嬷嬷抱着周大姑娘的細軟,仔細的看了看艙房裏的擺設,若是不看窗外的河流,幾乎以為是在驿站的房間裏了,不管是桌椅擺件還是床鋪鋪陳都是極好的。心下對莊氏邀自家姑娘同行又多了一分感激,雖說是周家,但若是自己出面只怕也弄不到這樣的船只。

到時姑娘受了委屈不說,以後定也會被人說嘴。

顧明珠在床鋪上面打了個滾,這可比坐馬車要好多了。而且他們乘坐的是頂好的船,若非遇到極端的惡劣天氣,那必然是十分平穩,絲毫感覺不到搖晃的,想到這裏顧明珠便覺得換乘船只是極為正确的。

雖然比總官道慢了些,可也能領略一番不同的風光不是。

從江州城出發到江南,走官道要十五天左右。走水路需要二十來天,若是不平穩的話,則可能更久,所以之前莊氏是沒有準備乘船的,可在馬車上颠簸了幾天之後,珠珠兒便有些恹恹的,時不時需要找個地方修整。莊氏思量之後便還是準備在江州改走水路,雖然慢了些,卻比馬車上舒服很多。

上了船後,大家花了一兩天時間便都适應了,就連顧明珠瞧着精神也恢複了許多。莊氏見狀,也放心了許多,她最怕的就是舟車勞頓,顧明珠受不住,要是再為此病了,可就着實劃不來了。所以此番行程很是悠閑,能慢就盡量慢,盡量不要累了她的心尖尖。

這日,顧明珠正在和蜜水,就瞧着吳嬷嬷端了一盅燕窩過來了。

绛紫見狀,趕忙上前,扶着吳嬷嬷小心翼翼的把手裏的燕窩放在桌子上。

“嬷嬷,來便來了,怎麽又帶這燕窩呢。我這裏平時也不甚用這些,還是緊着些芳姐姐好了。”

顧明珠在紅拂的攙扶下,坐起身。看着桌上的燕窩也很是頭疼,心說這可是極品官燕,我一個小人兒哪裏就需要天天吃這個了呢?

绛紫,紅拂等丫鬟也也上前給吳嬷嬷請了安,聽到顧明珠的話,心裏都有些暗笑,她們家姑娘平日裏最不耐煩吃用這些子勞什子補品,而吳嬷嬷偏卻打着周大姑娘的幌子見天兒的來上一碗官燕。

每次看着顧明珠跟吃□□似的吃完吳嬷嬷端來的燕窩,這幾個丫鬟的心裏都有種說不出的酸爽。

這周大姑娘的面子敢情還真夠大的啊!

以前老爺怎麽說姑娘也不肯多用的勞什子,吳嬷嬷一句周大姑娘吩咐的,姑娘就乖乖的用了。

也不知老爺知道後,那臉色要怎麽個黑法了。

其實對于顧明珠現在的身體來說,官燕這種貴重的補品還是沒什麽大用處的,這個體虛一時半會也調不好的,只能靠合宜的氣候和有針對性的食療好生将養,時日久了,慢慢也就好了。

而周大姑娘能想到,并願意見天的來送補品,足見周大姑娘對顧明珠的善意。

昨晚兒難得天好,又晚霞滿天的。顧明珠便貪看了會子美景,正巧被出來透氣的周大姑娘看見。到了晚上入睡前便使了吳嬷嬷過來送了一碗冰糖梨水,這份周到與細心也是沒誰了。莊氏知道後,又是與莊嫂子唏噓了一會兒。

“麗娘,當年,也不知道是怎麽說的,怎麽就把這孩子給送到落霞觀裏了?”

莊嫂子先扶了莊氏上了床,給她墊好軟墊,便跪坐在床邊的矮塌上,給莊氏松散松散筋骨。

“奴婢啊就知道您肯定要不忍心,指不定哪天的就要問了。奴婢大約打聽了下,說是當年落霞觀的師太自己找上門的,說周大姑娘命格貴重,卻因年幼壓不住,要把周大姑娘帶走。那會子周家剛得了一對龍鳳胎,正是稀罕的時候,哪裏會當真呢。誰知還沒等滿月,周家的大哥兒便沒了,周大夫人傷心之餘,便想到了當初師太的話,指着大姑娘罵,說是大姑娘尅死了自己兄弟,要把大姑娘摔死。”

莊氏聽了便一愣,這是氣糊塗了還是真的糊塗了?

都是自己肚子裏爬出來的,怎麽就能下得了手

一個已經沒了,難道另外一個也要沒了才甘願?

“後來還是周老夫人,見鬧得實在不像,才發話要把周大姑娘送到她外祖家養一段時日。似乎後面是落霞觀的師太又去了周家抱走了大姑娘,之後便是周大姑娘的外太*祖一直護着周大姑娘。”

莊嫂子坐起身,幫莊氏調整了滑落的軟墊。接着繼續說,“左右落霞觀各地兒都有,師太便帶着周大姑娘一直在齊州落腳了。那地兒是馮家的本家,聽說周大姑娘也時常過去小住。”

莊氏又和莊嫂子說:“依我看,這大姑娘可不簡單啊。”

莊嫂子笑着應了,“要是簡單哪裏送的出那樣的禮來。”本來她們可是沒準備管這檔子閑事的,可周大姑娘愣是能送份禮使莊氏扭了過來,不但見了她,還帶着她一塊兒上路。

雖說安嬷嬷的勸說起了點作用,但主要的原因還在周大姑娘那裏。

這可不是簡單的同行,這是顧家,莊家的态度。

周大姑娘這手段着實讓人覺得佩服,同時又心生憐惜。

誰家嬌養的女兒這麽點年紀便要這麽諸多籌謀?

也不過是個可憐的孩子罷了,既然搭了把手,就多照看點吧。

翌日,莊氏到了女兒的艙房,便看到周大姑娘和顧明珠兩人正在窗口處憑欄而坐,周大姑手持着一本書□□念有詞,顧明珠則托着腮,一臉崇拜的看着對方。

一副呆模樣。

莊氏看得失笑,顧明珠正巧轉頭看到她,便笑着喊道:“娘,你怎麽來了?”說罷,便跳下矮塌,站起身來衛撲倒莊氏懷裏。

周喜初站起給莊氏問了安,便安靜的立在一旁了。

莊氏點點顧明珠的身額頭:“你個小沒良心的,敢情現在有了你芳姐姐,就嫌你娘礙眼了是吧。”

顧明珠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頭,趕緊讨好的貓進莊氏懷裏,好一番撒嬌,直惹得莊氏嬌笑連連,大呼吃不消才放開手。莊氏笑着轉過頭看見周大姑娘怔忪的眼神,心裏又不由得生出些心疼來。

拉着周大姑娘的手,莊氏在床邊的椅子上坐下。示意周大姑娘和顧明珠一起坐下,有些鄭重的說道:“芳姐兒,你緣何祈福的原因,應是知曉吧?”

周大姑娘點點頭,“既然如此,表姨母就直說了。”莊氏考量了一會,還是開口道:“流言止于智者,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你娘當年也是一時糊塗……且看在她當年喪子之痛的份上,原諒她吧。”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芳姐兒,你可明白表姨母的意思?”

周大姑娘遲疑半刻,點了點頭。

莊氏松了口氣:“你如今年歲漸大,在家也待不了多久,等以後到了夫家,咱們芳姐兒有的是舒心日子過呢!”

周大姑娘點點頭,算是接下了莊氏的好意。“此番回來,肯定會遇到些不開眼的,能忍的且忍了,實在不能忍的,也不要正面對上,你又不是孤身一人,家裏還有父母親人,不拘是尋了哪個,都能替你出頭。可知道?”

周喜初怔怔的看着莊氏“表姨母,若是家裏人看不慣我,則當如何?”

莊氏一噎,顧明珠擠上前來:“芳姐姐,你不是最大嗎?她們怎麽敢不聽你的?我就最聽我大姐姐的話了!”

莊氏意味深長的看了眼周喜初,這位才是個真正聰明的人,周家若能好生相待,将來必是一個有力的臂助。

這樣的姑娘嫁到随便什麽人家,都不會埋沒了。

船往南繼續行了二十天左右,一路順水順風,如履平地,除了開頭的時候新鮮,每天都出來看看風景吹吹風,後面這些天,顧明珠就有點懶得動了。時常随着周大姑娘一起看書寫字,幾日下來竟然也有幾分沉靜,連莊氏都啧啧稱奇,怪道這皮猴子竟是跟着芳姐兒改了性子了。

雖然是一起結伴同行,但是畢竟是兩家人家。眼看着快要靠岸,吳嬷嬷一邊使了人給本家報信,一邊把周大姑娘的行囊細軟都收拾出來,免得到時候火急火燎的,出了差錯。

船艙內,周大姑娘看着窗外平靜的江面,淡淡的發出一聲嗤笑,面上隐隐的透着股陰冷的殺氣。

周家,我-回-來-了。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