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 章 喬明遠1

喬明遠1

我是喬明遠,是蘇州喬家長房的嫡次子。

長房共有四子兩女。我和大哥喬明輝是正房夫人的嫡子。大哥喬明輝為人玲珑義氣,好交朋友。家中生意多半也是他在操持。幼時也進過學,在讀書上沒什麽天賦,讀了幾年書也不見成績,便随了他去經商。現在蘇杭兩地也算劃下道來了,在外行走也能被拱手稱上一句喬大公子。

三妹妹喬昕蘭是茉姨娘所出。茉姨娘原是母親陪嫁,後來開了臉擡作姨娘,性子柔順,非請不出門,天天守着小佛堂給喬府祈福。

四弟五弟是水姨娘所出,水姨娘是南市食雜店的女兒,為了搭上喬府,主動送了女兒進來為妾。四弟喬明亦和五弟喬明非是一對雙胎兄弟,據說水姨娘生他倆時難産,好容易救回來才得知以後都不能生育了,因此對兄弟倆掏心掏肺的好,要星星絕不給月亮,縱得四弟五弟纨绔成性,整日流連煙花之地,捅了簍子便撺掇水姨娘去父親那哭上一哭。每月裏最鬧騰的就是他們若水院。

六妹妹喬昕莓今年五歲,長得粉雕玉琢,乖巧可人。性子讨喜,嘴巴又甜,常哄的父親和祖母開懷喜愛。她的姨娘,以前是祖母身邊的二等丫鬟,一手點心做得堪比京都大廚。因名字裏有個佩字,所以大家都喚她佩姨娘。佩姨娘性格溫柔體貼,成日裏不是待在珠玉院裏照顧六妹妹,就是窩在祖母的小廚房裏研究新吃食。

說到祖母,她其實并非我們的親祖母,而是祖父歸田後救下的一名女子,好像是南邊逃難來的小姐,因為投親不成便自主婚姻嫁給了祖父做續弦。這位繼祖母一生無所出,将父親視為己出,細心栽培,後來祖父仙逝後,父親将繼母尊為喬府老太君。

回說我吧。前幾天聽大哥說為我定了一門婚事,女方是蘇州布行樓家的五姑娘。我讓元舒去打聽了一下這位樓五娘的行蹤,趁她随母親上香時遠遠瞧了一眼。看她閉目禱告靜心虔誠的模樣,應當是個模樣标致性情溫婉的女子,心下歡喜。

其實之前知道是樓家的女兒,我還有些擔心。蘇州誰人不知樓家大姑娘,那性子潑辣的,出嫁前便勒令夫家遣散後院妾室通房,成親後一年無所出也壓的相公不敢納妾,哪怕後來懷孕了,也不給安排通房姨娘,上至公婆,下至小叔小姑,愣是沒一個人敢對她說個不字。

若這樓五娘也與她那大姐一般……我打了個寒顫,呵,還好大哥懂我,這樓五娘一看就柔弱纖細,怕是大聲說話都會閉過氣去吧。想到剛才看到的樓五娘,我心頭不禁有些發熱,我就快有溫香軟玉在懷了呢!

五月十六日,是我喬明遠成婚的好日子。自從在大堂看見喜帕下被風吹開的一角,那張嬌豔魅惑的小臉後,我便有些魂不守舍。連大哥都取笑我沒了魂似的,四弟五弟還是一貫的沒眼色,灌了我幾壺酒才放我回新房。

誰知我剛吹了燈要與美嬌娘共度春宵時,美嬌娘樓五娘居然犯心疾了!容色慘白,面目猙獰的模樣可吓壞我了!後來我還是被元舒拉走去了書房休息。聽新房裏的動靜可不小,還把母親和大哥都驚動了。

唉,想我喬明遠好好的一場洞房花燭夜就這麽沒了!

我在書房裏待到半夜,還是忍不住偷偷去新房外看看,裏面撲面而來一股濃烈的藥味。二帳裏人影重重,看身量應該是樓五娘那兩個陪嫁丫頭,也是單薄的很。好像一個叫青煙,一個叫青黛的。這紗帳垂着,我什麽都沒看到就被尋來的元舒拉回書房睡去了。

樓五娘這一養病就是大半月,府裏有些閑言碎語傳出來,我和元舒聽了一些猜了一些,最終在大哥那裏得到了真相。原來樓五娘在閨閣時曾傳出與戲伶有染,還有些閨閣之物流落。而樓家太爺對喬家老太爺有大恩,為了報恩,由喬家老爺做主讓長房嫡次子,也就是我,娶了這不守婦道不遵女誡的樓家五娘!

簡直晴天霹靂!

我不知道我是怎麽回到印澤院的,我只知道,我再也不可能将樓五娘當作冰清玉潔的美嬌娘毫無芥蒂地摟在懷裏了。那人生喜事之一的洞房花燭夜,我是半分期待也無!

小暑當日,四弟五弟準備邀請蘇州城裏大半的青年才俊去朝晖園聽戲,還請了喜月社來熱鬧三日。有家眷的也有央求夫家趁機出來玩。

這倆傻弟弟向來缺心眼,明知道我房裏如今這搬亂,還讓元舒去請了那樓五娘明日去沁水小築玩樂,美其名曰借機讓我們補了當日洞房。

我百般不願,大哥勸我:“好在弟妹并未破身,以後你才是她的夫她的天,以後她心裏只會有你,哪裏還記得那破落戶。”我想想也是,于是便答應了。回到印澤院,我看着西廂房裏樓五娘投映在窗戶上的剪影,心想等明兒過了就接她回主屋吧,畢竟她也是我明媒正娶的妻。

第二日,我吩咐元舒準備馬車去二院接樓五娘,自己先跟大哥去了朝晖園。聽說紀府二公子回蘇州了,那人年少時與我和大哥可是扒過牆頭、揪過馬尾巴的“過命”交情。現在他回來了,我們肯定要為他接風洗塵,好好慶祝一番。

看到眼前風度翩翩,內斂沉穩的紀家二少,我是驚訝的。

當年的紀家二少紀殊彥雖然只有九歲,但是已經成為蘇州城的“一霸”。他翻過肅親王府的牆頭摘果子,偷吃過大興寺正殿的供品填肚子,拔過貢馬的尾巴做毛筆,燒過前朝大家的親筆經書只為烤麻雀吃,更是氣跑過數位夫子……

可是雖說如此,這位紀二少一不巧取豪奪,二不累及無辜,三不心狠手辣,四不染毒嫖妓。因此蘇州城裏的百姓全當他年少無知,淘氣膽大。

有這位少爺在,各家老爺們對自家混小子也多了幾分包容。是以,紀殊彥在蘇州城裏竟有小批追随者。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